洛杉矶华人生活到底有多魔幻?
说真的,每次想到洛杉矶的华人社区,我都觉得特别有意思。你知道吗,这里简直就是个平行宇宙——你既能找到比国内还地道的川菜馆子,又能看见老外拿着筷子学吃小笼包的滑稽场面。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个神奇的地方,特别是给刚来或者准备来的小白们指条明路。
初来乍到必知的三大真相
首先得打破几个幻想:第一,洛杉矶不是遍地黄金,洗碗工和上市公司老板确实都住这儿,但中间隔着太平洋那么宽的差距。第二,别以为英语不好就能混华人区,现在连广场舞大妈都会用Uber点餐了。第三,阳光沙滩是不假,但你要是在圣盖博 Valley Blvd堵上两小时车,保准想骂街。
说到住哪儿这个世纪难题,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。华人主要扎堆在几个地方:
- 蒙特利公园:老牌华人区,菜市场里能听见十几种方言
- 阿凯迪亚:新贵聚集地,学区房价格能吓出你心脏病
- 罗兰岗:吃货天堂,凌晨两点还能买到奶茶和烧烤
- 尔湾:中产最爱,干净得不像美国,像大型样板间
生存指南:从菜鸟到老油条
刚来时谁没干过傻事啊。我认识个哥们第一次去超市,对着”on sale”标签研究了半小时,最后发现就是打折的意思。所以给你们划重点:
1. 办张Costco卡比找工作还急,99美金的烤鸡能养活全家一周
2. 记住”626″神秘代码,所有华人活动都跟这个区号有关
3. 学会在微信群抢红包,这是融入圈子的最快方式
4. 驾照笔试可以选中文,但题库比高考还难
工作这事吧,水太深
常见职业路线大概分这几派:
- 餐馆派:从洗碗到掌勺的励志故事每天都在上演
- 代购派:朋友圈发广告比上班赚得多,就是容易秃头
- 码农派:硅谷太远,尔湾科技公司也不少
- 创业派:开奶茶店、美容院、留学中介,成功概率比中彩票高点
有个特别魔幻的现象——很多人在国内是白领精英,来这儿反而开起了Uber。不是能力问题,是身份卡着。所以千万别信”美国遍地是机会”这种鬼话。
文化碰撞笑到头掉
最绝的是中西合璧的奇葩现象:教堂过年发红包,老外拜师学太极,中超里老墨员工用安徽话叫卖…我见过最绝的是某个社区中秋晚会,扭秧歌的方阵后面跟着跳街舞的黑人小哥,毫无违和感。
自问自答环节
Q:不会英语真的活不下去吗?
A:说实话,在华人区能活,但活得像个透明人。银行开户、看医生、修车这些事,总不能老是抓路人帮忙吧?
Q:孩子在这上学会不会被歧视?
A:得分地方。有的学校亚裔占70%,谁歧视谁还不一定呢。不过现在中文课倒是成了香饽饽,白人家长挤破头想送孩子来学。
Q:听说华人专门坑自己人?
A:这个嘛…租房记得查房东房产证,找工作要签合同,买二手车带个懂行的。哪里都有好人坏人,长点心眼总没错。
吃的方面我必须多说两句。洛杉矶中餐的进化速度简直离谱,去年还在流行海底捞,今年就开始卷淄博烧烤了。但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开了三十年的老店,老板从香港老移民变成ABC,菜单上的繁体字都没变过。
交通这事真是痛中之痛。国内来的朋友总抱怨”地铁怎么这么破”,人家一百年前修的能好到哪去。建议早点考驾照,虽然405高速早晚高峰能把你逼成路怒症。
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。在这待久了会发现,所谓的”社区”根本不是铁板一块。台湾大妈和东北大姐可能一辈子玩不到一块,福州偷渡客和深圳富二代活在两个世界。但奇怪的是,春节那天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找饺子吃。
小编觉得吧,洛杉矶就像个巨型火锅,什么料都能往里涮。混得好不好,三分靠本事,七分看运气,剩下九十分全凭心态。记住啊,在这地方,活得真实比活得光鲜更重要。